首页

艾彩网个人原创视频

时间:2025-05-23 11:23:42 作者:AI赋能 上理工超精密光学制造团队最新成果突破仿生视觉技术 浏览量:61834

  文/尹倩芸

  欧美对华舆论战议题又“上新”,这一次是所谓产能过剩问题,点名的却是以电动汽车、光伏产品、锂电池为首的中国新能源产业。

  这一话题近期有愈演愈烈之势,但就国际社会来看,从业界到学界均有不少反对声音。

  “过剩论”经不起推敲

  有美西方舆论称,中国新能源产业生产超出国内需求的产品,从而挤压全球市场。美国智库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Nicholas Lardy)直接对这一概念提出质疑:如果每个国家都只根据自身消费能力进行生产,全球贸易将不复存在,“这对每个经济体而言都将是完全而彻底的灾难”。

  瑞士主流媒体《新苏黎世报》首席经济学家彼得·费舍尔(Peter Fischer)在其评论文章中接连发问:“究竟什么叫产能过剩?西方向亚洲出口产品也算是产能过剩吗?假如每个国家都只为本国市场生产产品,全球贸易从何谈起?”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所谓产能过剩实为单方面“欲加之罪”,不仅中国和其他国家不信,连美国媒体都不相信。

  “如果真的产能过剩,那停车场应该塞满了卖不出去的新车。”美国彭博社日前发表一篇文章,对指责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的论调提出质疑。文章结合上市公司信息及行业数据指出,中国汽车制造商库存并不高,大多数中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产能利用率均处国际公认标准之内。

  文章称:发达经济体面临的问题似乎是中国企业效率更高,而非产能过剩。

  “过剩论”背后意图明显

  “这一论调的实质问题,在于竞争力,而非产能。”法国企业家阿诺德·贝特朗(Arnaud Bertrand)日前在社交媒体上写道,目前没有迹象能够表明中国产能过剩,实际上美西方是担心中国如果继续发展将远超他国并影响到自身利益。

  持相同论调的专家不少。美国《地缘政治经济报告》创始人、外交政策专家本杰明·诺顿(Benjamin Norton)提到,美国是以产能过剩为借口,对中国高科技行业发动经济战。这意味着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对中国实施制裁并阻止技术出口,以保持更强的竞争力。

  除为保持自身竞争优势外,亦有专家表示美欧这一攻势实为掩饰自身在新能源产业竞争显露的颓势。

  “所谓产能过剩不过是一枚‘烟雾弹’”,美国罗伯特·莫里斯大学传播与组织领导系副教授安东尼·莫雷蒂(Anthony Moretti)提到,美国不想承认的是其在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赛道上已然落后的事实。

  “美国曾经是大力倡导过全球化的国家,现在却倒过来反全球化和祭出保护主义大旗,答案其实就在比较优势上”,新加坡前国会议员吴俊刚在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评论称,部分西方国家在新能源领域追赶不上中国,便硬是要中国放慢脚步,并设法限制阻挠。

  在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前署长罗思义(John Ross)看来,美国担心在国际贸易中,越来越多本国产品无法在保持价值链的高端地位。其对于全球化的设想是:自己在高技术及高附加值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将拥有中低技术和附加值产业,但现实却恰恰相反。在全球化中,中国正进军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人民生活水平也相应大幅提高。

  中国新能源产业优势何在

  伴随“过剩论”而来的还有对中国新能源产业补贴的高度关注。但值得注意的是,产业补贴是世界通行做法。《南华早报》刊文指出,美国和欧盟都是国家补贴的“先锋和巨头”。

  美国于2022年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IRA),为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清洁能源领域项目提供约3690亿美元税收激励和补贴。欧洲多国也从税收到购买环节对电动汽车产业实施补贴措施。

  反观中国,近年新能源产业补贴已呈“退坡”之势,进入市场主体充分竞争的新阶段。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日前在巴黎表示,中国电动汽车企业依靠持续技术创新、完善的产供链体系和充分的市场竞争快速发展,而不是依靠补贴取得竞争优势。

  美国《财富》杂志在报道中提到,业内人士也对王文涛的观点表示赞同,认为充分的市场竞争是中国电动车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此外,创新能力与高效产业链集群也是关键所在。美联社报道中观察到,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似乎在永无止境地重新定义汽车,争相将最新的技术和产品带到近期举行的北京车展上。

  小米集团此前发布首款新能源汽车小米SU7,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从宣布造车到交付新车,其仅用了3年时间,再次凸显中国电动汽车产供链整体优势。

  结合全球可持续发展背景,实现能源低碳转型及零碳排放目标,新能源领域蕴藏广阔市场需求,也是各国共同的发展机遇。《新苏黎世报》文章称,脱碳进程耗资巨大,高性价比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可通过良性竞争促使欧洲汽车制造商提升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消费者将是最终受益者。  【编辑:李岩】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海南启动2024年林草湿荒普查工作 拟调查样地1653个

“通过文化融合、本土翻拍的方式,中国故事和中式情感也书写了更多可能性。”韩志杰称。据悉,WeTV目前其已经制作了56部海外本土化视听作品,通过海外本地自制内容扩大平台影响力,吸引更多用户到平台,把这些海外本土用户转化成看中国的节目和中国故事。

中新健康丨上任首月,国家医保局局长调研了这些地方

中国古董珍玩部分隆重呈献本季春拍重磅专场《寥若星辰:望星楼藏清代御窑瓷器》中的珍品佳器。据了解,清乾隆粉青釉刻仿古夔龙纹罍式大尊,器型取自周朝青铜礼器,外壁浮雕五重仿古纹饰,通体施粉青釉,沿袭宋人之赏,极尽古雅。

增速跑赢大都市 县域旅游成假日经济新引擎

4月9日电 据法新社报道,近日,大量彩色水母出现在委内瑞拉水域,这种异常现象不仅引发专家关注,也让当地渔民忧心忡忡。

东莞举办“书香东莞·世界走读+”城市阅读接力活动

记者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了解到,9月22日以来,受华西秋雨影响,汉江流域出现持续性较强降雨过程,累计面雨量112毫米,其中丹江口水库以上123毫米,汉江上游支流坝河、任河、黄洋河、堵河等河流先后发生超警洪水。9月29日20时,汉江发生2023年第1号洪水。9月30日4时,丹江口水库出现今年以来最大入库流量16400立方米每秒,相应出库流量9190立方米每秒,10月2日14时库水位167.81米,入库流量11800立方米每秒,出库流量8170立方米每秒。

广西贵港:火龙果丰收 “火红”上市

看“十四冬”过大年,成为不少游人这个春节休闲的选择。为助力“十四冬”,巴图苏和与合伙人在莫尔格勒河景区组织了“天天冰雪那达慕”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沉浸式体验蒙古族文化与传统运动。他说,“十四冬”会徽“冬之韵”正是形似莫尔格勒河,冬运赛事让这条“天下第一曲水”更加广为人知。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